火車迷注意 臺灣第一代蒸汽機車縮尺模型初登場 從河溝頭見證臺灣現代化發展軌跡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11201 12:54:18)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與國立臺灣博物館即日起至111年10月16日期間,於臺博館鐵道部園區共同推出「河溝頭的軌跡:舊臺北鐵道工場及鐵道車輛特展」,從位於老地名「河溝頭」的鐵道部園區發展變遷探討臺灣的現代化,更首度展出臺灣第一代蒸汽機車縮尺模型及舊臺北鐵道工場歷史考古文物。
清代,淡水河開港,成為臺灣重要的通商河岸,北門外有一個碼頭,附近就叫河溝頭,當時貨物從淡水進到臺北城,都會經過此地。臺博鐵道部園區就座落於此,不僅是見證臺灣近代化工業輸入的重要歷史場域,也堪稱為臺灣第一座科學工業園區,為臺北現代化的起點。
從兵工廠、臺北鐵道工場、鐵路職員宿舍區到今日的臺博館鐵道部園區,此地一連串演變過程,充分呈現臺灣從鐵道建設、城市變遷的現代化歷程,「河溝頭的軌跡」特展即以此處發展的「脈絡篇」與曾經在工場修理維護的「車輛篇」,邀請大眾一同回顧及展望臺灣的現代化發展。
「脈絡篇」回顧此處工業地景的歷史變遷,特別展出臺北機器局時代的安山岩柱礎、石英砂岩條、木樁、紅磚等建材實物,以及經由歷史考古發掘出土的道釘、工字杯、瓷盤、錢幣等等近代文物,另展出一批臺北鐵道工場時代的珍貴影像,藉以重現工場的規模、情景,與城市面貌的變化。
「車輛篇」則介紹1890年代至1930年代曾經在工場修理維護的機關車、客車、自走客車、貨車等,特別展出珍貴的車輛舊照片、形式圖;由臺鐵局借展一批鑄造蒸汽機關車零件所使用的木模;更首度展出一批臺灣第一代蒸汽機車縮尺模型,包括由鐵博籌備處考證復原的3號型蒸汽機車模型,及騰雲號與九號蒸汽機車的3D掃描輸出縮尺模型等;另展出「菊紋章」原件及「李花紋章」復原品,分別為1923年4月日本裕仁皇太子及1935年1月朝鮮李王垠來臺時曾懸掛在特別車上的紋章,藉以突顯本工場在臺灣鐵道歷史尚無可取代的重要性。
位於河溝頭的臺博館鐵道部園區,前身為晚清洋務運動下在臺灣設立的第一座近代化工廠:1885年成立的臺北機器局,日治初期延續原軍事用途改為臺北兵器修理所、臺北砲兵工廠等,1901年轉為鐵道部及臺北鐵道工場使用,1908年縱貫線鐵道通車後,工場成為臺灣鐵道車輛最重要的維修與製造基地,然而因廠區不敷使用,至1935年鐵道工場遷移至松山後,此地再改為鐵路職員宿舍區。2007年指定為國定古蹟「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由臺博館及交通部臺鐵局共同合作修復與再利用為博物館,推薦給對臺灣現代性發展、鐵道文化及文化資產保存有興趣的民眾前往參觀。
展覽資訊
「河溝頭的軌跡:舊臺北鐵道工場及鐵道車輛特展」
時間|110.11.30(二)~111.10.16(日) (週一休館)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
「廣告」
本文來自: http://n.yam.com/Article/20211201380789
離婚證人
、台北離婚證人
、新竹離婚證人
、彰化離婚證人
、高雄離婚見證人
遺囑見證人
、結婚證人
留言列表